top of page
_LEE8498.jpg
G024-猴頭掛箍.jpg

中國木偶之父—江加走 1871 - 1954

江加走,原名江長青,因其思路敏捷、手藝靈巧,而被鄉人暱稱為「加走」(泉州話跳蚤)。因其出身於福建泉州花園頭村,故其作品又被稱為花園頭。   江加走的雕刻技藝啟蒙於父親江金榜,11歲時開始跟隨父親從雕刻木偶素胚學起,兄長江雨水則負責偶頭粉彩。當時泉州最有名的木偶作坊是由黃良司、黃才司二兄弟在塗門街上經營的「周冕號」,年少的江加走經常到「周冕號」去觀察學習黃家兄弟的木偶雕刻技藝。也因此,江加走早期的作品略帶有塗門頭的風格。   江加走的偶頭係為演出而創作,暨考慮演出者的實用性,也兼顧了觀賞者的視覺美感,再加以其富於觀察而衍生的創造力,其一生共發展了280餘種的木偶形象。  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前,江加走有八成以上的作品都是銷往台灣,可見其作品廣受早期台灣戲班的推崇。江加走的作品豐富了台灣布袋戲的輝煌年代,讓劇中的人物形象透過偶頭面部的輪廓及彩繪鮮明地跳了出來,江加走的作品與演出者互為表裡,再次驗證了「木偶有靈能做我,空心無奈寄人行」這句布袋戲名言。

E004-黑賊仔.jpg

塗門頭

塗門頭,以黃良司、黃良才二兄弟的偶頭作品為代表,因作品產於泉州塗門街而得名。黃氏兄弟的年代略早於江加走,其作品較為質樸寫實,與花園頭的細緻修飾呈現不同風格。然而塗門頭一般來說在配戴頭盔時有易脫落的缺點,故較不為戲班喜愛,因此在流通量上較花園得少的多。

C010-文目黑大花.jpg

台灣木偶之父—徐析森 1906 - 1989

徐析森,為台灣本土戲偶雕刻師最具代表性的人物,原承繼家業雕刻佛像(彰化巧成真佛具店)。中日戰爭爆發後,戲班已經不容易再由泉州輸入偶頭,再加上光復後戲班恢復演出盛況,對戲偶的需求量大增,使得台灣本土的雕刻師開始有了市場,而其中徐析森的作品因不亞於泉州頭而最受到戲班的歡迎。除了雕刻偶頭外,因為許析森的畫工精美,許多戲班也將塗繪剝落需重新粉製的泉州委由許圻森重新繪製,而「花園頭,阿森粉」也成了收藏家眼中的夢幻組合。

bottom of page